導讀:在國家政策推動下,我國生態環境監測加速數智化轉型,聚光科技以 “自動化無人運維+深度AI融合” 破局,推出 “超感官” 機器狗、高精度溫室氣體分析儀等,應對關稅挑戰,預計2025年國產化率大幅提升。
特別提示 微信公眾號機制調整,請點擊頂部“儀器信息網” → 右上方“…” → 設為★星標,否則很可能無法看到我們的推送。
從《關于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實施意見》到《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數智化轉型方案》,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邁出實質性步伐。在這一浪潮中,環境監測儀器廠商拿出了怎樣的創新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當前對美關稅事件在科學儀器企業前行的航道上,既掀起了機遇的浪潮,也帶來了挑戰的暗礁。國產科學儀器企業該如何精準洞察其中的機遇與挑戰?國產替代的技術、產品儲備又是否足以支撐行業實現進一步突破?
值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舉辦之際,儀器信息網特別專訪了:聚光科技總經理韓雙來,邀請他就當下熱點聚焦的環境監測數智化以及國產替代等話題,深度剖析、分享見解。
韓雙來認為,從中國整個生態環境數智化轉型進程來看,我國正處于從試點到推廣的過程中。值得欣喜的是,無論是自動化向無人化的轉變,還是AI 的深度應用,中國均已走在世界前列,這為行業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機遇。同時,他也理性分析道,“盡管處于快速發展的AI 深度應用已獲得終端用戶的普遍喜歡和認可,但當前在標準認可層面上還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突破的空間。不過,在生態環境監測部門以及企業等的共同推進下,預計未來 5年這一領域將發生明顯變化。”
當下復雜多變的大環境中,中國環保產業正迎來全面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各大環保企業也都在積極探索新的增長路徑和市場空間。韓雙來認為,“盡管中國環保產業已進入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但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持續升級的需求,依舊蘊藏著無限潛力,還是有很多機會的。比如,自動化變無人化、智能化、空天地一體化等,環保板塊輪動中不斷涌現新熱點、新需求。唯有積極主動創新的企業,方能在這一動態發展過程中,持續捕捉并把握新機遇。”
基于深厚的技術積累以及強大的和系統化的創新平臺,聚光科技持續推出一系列自主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特別是在碳監測、新型污染物監測及應急監測等重點領域上,展現出了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市場洞察力。韓雙來介紹說,“針對污染源端碳監測需求,聚光科技推出了基于傅里葉紅外的儀器方法,并穩步開展國家試點及市場推廣工作;環境質量端的高精度溫室氣體分析儀(聚光科技旗下靈析光電產品)去年出貨量在國內名列前茅,并且憑借技術性能優勢,很快會實現對進口產品的完全替代;在氣體監測層面,聚光科技研發的臭氧生成速率監測系統(OPR)實現了對臭氧生成的快速預警預報;在水生態層面,聚光科技研發了新型污染物智能監測設備、基于流式技術的水生態檢測設備等;在便攜和應急類儀器方面,還推出了便攜成像儀器、便攜傅里葉紅外、便攜質譜等,并結合北斗和質量管理新要求,打造了具有穿透式質量管理特點的新型便攜儀器……”
高精度溫室氣體分析儀
作為環境監測領域龍頭企業,本次環保展,聚光科技攜旗下自主孵化子公司譜育科技、靈析光電等重磅亮相,精心構建了覆蓋數智雙碳、實驗室及污染物、AI環境智能監測、應急監測及監察、環境質量監測、企業污染源管控等核心場景的6大主題展區,集中展出40余款自主研發產品,全方位、系統性地呈現了“從感知到決策”的環境監測全鏈條解決方案,彰顯國產高端儀器的技術擔當與場景適配力。
在全球貿易局勢風云變幻的當下,對美關稅等一系列不確定性外部因素為國產儀器廠商帶來了全新的挑戰與機遇,加速推動了自主創新與國產替代進程。在這場變革的浪潮中,國產儀器廠商該如何應對?對此,韓雙來認為,對國產儀器行業而言,整體機遇大于挑戰!
其進一步分析道:“儀器行業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狀態,在高關稅的大背景下,國家對自主可控的重視程度必將大幅提升。這不僅將顯著加速國產替代的進程,也為國產儀器廠商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與市場空間。”
在探討國產儀器的定義時,韓雙來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單純以生產地來界定產品的國產屬性并不準確。儀器產業的核心附加值并非源自生產環節,其核心在于知識產權和品牌。國家應推行自主知識產權白名單制,從品牌塑造、軟件研發、核心軟硬件自主可控等關鍵維度強化對國產化的認定與推動。”
談及當下國產儀器的社會認可度,韓雙來認為整體呈現逐步提升的趨勢。他指出,隨著越來越多高端客戶對國產儀器的性能和質量給予高度評價,其示范效應正逐步向更廣泛的基層客戶群體擴散,基層市場對國產儀器的認可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培育。再者,由于不同行業的采購頻率和具體需求存在差異,國產儀器在各領域的認可度也呈現出逐步提升但不完全均衡的狀態,這也意味著未來仍有較大的市場拓展空間。基于此,韓雙來強調了國產儀器廠商市場宣傳和投入的重要性,其表示聚光科技正積極行動,通過舉辦各類用戶體驗交流活動,增加與客戶的接觸機會,并通過開展試用和宣講等方式,讓更多用戶直觀感受國產儀器的技術實力與應用價值,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與市場認可度。
展望2025年,韓雙來表示,盡管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多變,但企業的發展關鍵在于內生動力的增強。他指出,應將重心放在持續創新和精準響應客戶需求上,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市場不確定性背后蘊藏著確定性的需求,中國乃至全球龐大的市場體量,意味著機遇始終存在。企業唯有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真正解決用戶痛點,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他強調,國產替代不僅是技術發展的結果,更是市場需求的自然體現。在科學儀器這一高技術行業中,創新必須從“先進性”出發,以滿足專業客戶的高標準應用為目標,才能實現真正的突破與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