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政策驅動,環境監測國產替代的“聚光”答卷


導讀:在國家政策推動下,我國生態環境監測加速數智化轉型,聚光科技以 “自動化無人運維+深度AI融合” 破局,推出 “超感官” 機器狗、高精度溫室氣體分析儀等,應對關稅挑戰,預計2025年國產化率大幅提升。


 特別提示  微信公眾號機制調整,請點擊頂部“儀器信息網” → 右上方“…” → 設為星標,否則很可能無法看到我們的推送。

從《關于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實施意見》到《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數智化轉型方案》,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邁出實質性步伐。在這一浪潮中,環境監測儀器廠商拿出了怎樣的創新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當前對美關稅事件在科學儀器企業前行的航道上,既掀起了機遇的浪潮,也帶來了挑戰的暗礁。國產科學儀器企業該如何精準洞察其中的機遇與挑戰?國產替代的技術、產品儲備又是否足以支撐行業實現進一步突破?

值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舉辦之際,儀器信息網特別專訪了聚光科技總經理韓雙來,邀請他就當下熱點聚焦的環境監測數智化以及國產替代等話題,深度剖析、分享見解。

聚光科技總經理韓雙來在聚光展臺??
從分析儀器到分析機器人,AI深入應用方興未艾
《關于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實施意見》、《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數智化轉型方案》等政策的指導下,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邁出實質性步伐。本次展會我們發現很多廠商都在積極布局數智化轉型相關業務。談及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的進程,韓雙來從兩個層級給大家做了詳細分析:
“其一,從自動化邁向無人化。以水站、氣站為例,以往需要人工運維、人工校準、人工數據審核,如今通過安裝自動感知、自動維護的傳感器及設備,應用大數據分析,可以實現自診斷、自維護、自質控、自審核。黑燈實驗室概念的出現也是自動化向無人化演進這一趨勢的重要體現。通過這兩年的發展,目前從自動化到無人化的轉變已在諸多樣板點逐漸試點、實用,技術也趨于成熟,有望很快全面鋪開。”
“其二,數智化進程中的深度AI化。隨著AI大模型應用越來越廣,我們致力于把分析儀器升級成分析機器人。通過端邊云組合,賦予儀器智能體‘大腦’,使其具備思考、分析問題以及與用戶互動的能力。甚至為儀器配備 ‘眼睛’(智能攝像頭)、‘四肢’(可移動裝置)、‘翅膀’(無人機)等,使其功能更強大。目前,深度AI 化平臺相對成熟,不過在場景落地開發方面,仍需一定時間持續深耕。”
根據《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數智化轉型方案》設定的目標,到2027年將實現包括“無人運維、智能采樣、黑燈實驗室、立體遙測”在內的多項創新。順應這一政策紅利,聚光科技已經在多項產品布局中展現了儀器智能體、無人化實驗室等方面的“中國方案”。
韓雙來介紹說,“無人運維、數智化改造已經成為當前環境質量監測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智能化或數字化改造,傳統的站房升級為智能站房,儀器也逐步向無人化方向發展;實驗室中的儀器也會配備機械臂、視覺傳感和AI大腦,實現自動和智能分析。這些發展趨勢不僅契合市場需求,更是企業創新的必然走向。”
據悉,聚光科技已經在相關產品和技術上進行了多項試點,并計劃將其推廣至更為廣闊的領域。以黑燈實驗室為例,聚光科技已積累了大幾十套成功應用案例。此外,在實驗室板塊,聚光科技也正在緊密結合AI技術,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力求在新賽道上搶占先機。

韓雙來認為,從中國整個生態環境數智化轉型進程來看,我國正處于從試點到推廣的過程中。值得欣喜的是,無論是自動化向無人化的轉變,還是AI 的深度應用,中國均已走在世界前列,這為行業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機遇。同時,他也理性分析道,“盡管處于快速發展的AI 深度應用已獲得終端用戶的普遍喜歡和認可,但當前在標準認可層面上還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突破的空間。不過,在生態環境監測部門以及企業等的共同推進下,預計未來 5年這一領域將發生明顯變化。”

以創新為驅動,聚光科技領航環境監測儀器國產替代征程

當下復雜多變的大環境中,中國環保產業正迎來全面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各大環保企業也都在積極探索新的增長路徑和市場空間。韓雙來認為,“盡管中國環保產業已進入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但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持續升級的需求,依舊蘊藏著無限潛力,還是有很多機會的。比如,自動化變無人化、智能化、空天地一體化等,環保板塊輪動中不斷涌現新熱點、新需求。唯有積極主動創新的企業,方能在這一動態發展過程中,持續捕捉并把握新機遇。”

基于深厚的技術積累以及強大的和系統化的創新平臺,聚光科技持續推出一系列自主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特別是在碳監測、新型污染物監測及應急監測等重點領域上,展現出了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市場洞察力。韓雙來介紹說,“針對污染源端碳監測需求,聚光科技推出了基于傅里葉紅外的儀器方法,并穩步開展國家試點及市場推廣工作;環境質量端的高精度溫室氣體分析儀(聚光科技旗下靈析光電產品)去年出貨量在國內名列前茅,并且憑借技術性能優勢,很快會實現對進口產品的完全替代;在氣體監測層面,聚光科技研發的臭氧生成速率監測系統(OPR)實現了對臭氧生成的快速預警預報;在水生態層面,聚光科技研發了新型污染物智能監測設備、基于流式技術的水生態檢測設備等;在便攜和應急類儀器方面,還推出了便攜成像儀器、便攜傅里葉紅外、便攜質譜等,并結合北斗和質量管理新要求,打造了具有穿透式質量管理特點的新型便攜儀器……”

充滿“驚喜”的聚光科技站臺

聚光“超感官”機器狗

高精度溫室氣體分析儀

作為環境監測領域龍頭企業,本次環保展,聚光科技攜旗下自主孵化子公司譜育科技、靈析光電等重磅亮相,精心構建了覆蓋數智雙碳、實驗室及污染物、AI環境智能監測、應急監測及監察、環境質量監測、企業污染源管控等核心場景的6大主題展區,集中展出40余款自主研發產品,全方位、系統性地呈現了“從感知到決策”的環境監測全鏈條解決方案,彰顯國產高端儀器的技術擔當與場景適配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展臺C位的“超感官”機器狗成為全場焦點,不少觀眾驚嘆終于在現實中目睹了新聞里的高科技場景。據介紹,這一平臺搭載掃描式激光氣體遙測儀、紅外熱成像設備等高端科學儀器,現場演示工業園區自主巡檢流程,實現0.1秒鎖定泄漏點2小時完成8小時工作量;不僅如此,靈析光電推出的國內首臺套高精度溫室氣體分析儀也吸引了眾多領導和專家駐足咨詢。該產品采用國際領先CRDS技術,達到ppb級精度與秒級響應,已廣泛應用于氣象、科研與生態等場景。相關負責人強調,“在當前國際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該產品作為國產替代的‘主力軍’,在支撐我國自主碳監測網絡建設方面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緊握客戶需求“方向盤”  國產儀器才能破浪前行

在全球貿易局勢風云變幻的當下,對美關稅等一系列不確定性外部因素為國產儀器廠商帶來了全新的挑戰與機遇,加速推動了自主創新與國產替代進程。在這場變革的浪潮中,國產儀器廠商該如何應對?對此,韓雙來認為,對國產儀器行業而言,整體機遇大于挑戰!

其進一步分析道:“儀器行業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狀態,在高關稅的大背景下,國家對自主可控的重視程度必將大幅提升。這不僅將顯著加速國產替代的進程,也為國產儀器廠商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與市場空間。

在探討國產儀器的定義時,韓雙來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單純以生產地來界定產品的國產屬性并不準確。儀器產業的核心附加值并非源自生產環節,其核心在于知識產權和品牌。國家應推行自主知識產權白名單制,從品牌塑造、軟件研發、核心軟硬件自主可控等關鍵維度強化對國產化的認定與推動。”

談及當下國產儀器的社會認可度,韓雙來認為整體呈現逐步提升的趨勢。他指出,隨著越來越多高端客戶對國產儀器的性能和質量給予高度評價,其示范效應正逐步向更廣泛的基層客戶群體擴散,基層市場對國產儀器的認可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培育。再者,由于不同行業的采購頻率和具體需求存在差異,國產儀器在各領域的認可度也呈現出逐步提升但不完全均衡的狀態,這也意味著未來仍有較大的市場拓展空間。基于此,韓雙來強調了國產儀器廠商市場宣傳和投入的重要性,其表示聚光科技正積極行動,通過舉辦各類用戶體驗交流活動,增加與客戶的接觸機會,并通過開展試用和宣講等方式,讓更多用戶直觀感受國產儀器的技術實力與應用價值,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與市場認可度。

展望2025年,韓雙來表示,盡管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多變,但企業的發展關鍵在于內生動力的增強。他指出,應將重心放在持續創新和精準響應客戶需求上,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市場不確定性背后蘊藏著確定性的需求,中國乃至全球龐大的市場體量,意味著機遇始終存在。企業唯有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真正解決用戶痛點,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他強調,國產替代不僅是技術發展的結果,更是市場需求的自然體現。在科學儀器這一高技術行業中,創新必須從“先進性”出發,以滿足專業客戶的高標準應用為目標,才能實現真正的突破與廣泛認可。

采訪現場


上一篇:上市十四周年|相信聚光,就是相信國產替代的星辰大海 下一篇:國門一線打破進口壟斷,開啟高端質譜國產替代 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25 FPI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備11039119號-1 浙公網安備33010802005206號 網站所展示技術參數等數據具體以實際產品說明書為準。
咨詢電話
微信客服
留言板
截圖至相冊,微信掃一掃
聚光